在古代,珍珠遠在金銀、美玉之上,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徵,在文學上也有許多關於珍珠的敘述,例如:南北朝時期劉勰《文心雕龍》曾取「蚌病成珠」作為比喻的例子。而這個案例碰巧可解釋珍珠形成的原因,為什麼生病的貝類可以生成珍珠呢?
珍珠的自然生成是由於小沙子或寄生蟲入侵,當異物跑進貝類的蚌殼時,貝類會因此受傷,這時候就會開啟自我保護模式,有一點像人受傷時會形成痂一樣,貝類會透過外套膜分泌珍珠質來保護自己。一般來說貝類每天大約會分泌3 ~ 4次的珍珠質,慢慢的把入侵的異物包起來,形成一顆圓球,就是所謂的珍珠了!而要形成完整的珍珠,並不是一天兩天就生成的,如果想要得到寶石等級大小的珍珠,至少需要等待2到5年的時間哦!
由於珍珠很稀有,因此後續延伸出許多人工養殖的方式,稱為養珠。養珠的方法就是使用人工方式讓貝類受傷。為了能夠加速珍珠的生產,有時還會增加貝類的傷口,過程非常殘忍。對於貝類而言,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受苦,珍珠也就是從貝類的這些傷痛中生成的。
了解珍珠如何生成後,作為消費者平常能做的,就是盡量不要購買珍珠。雖然稀有又珍貴,卻是犧牲無數貝類的健康與生命。或許可以從自身開始,減少購買珍珠產品,一起守護貝類、愛護環境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