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自馬來西亞的芭樂媽笑說,她的媽媽從台灣嫁去了馬來西亞,然後自己又嫁回台灣,真是很有趣的巧合,每當想起思念的家鄉味時,絕對會出現的就是「辣椒」!
讓日常餐桌充滿著不同辣椒,芭樂媽分享馬來西亞不同族群的多元料理,都會搭配不同的辣椒。她公開馬來風味辣椒醬DIY的好吃配方,也推薦大家要活用原型食材,搭配各種調味方式,展現出媲美肉類口感蔬食的神奇魔法。
⬆️圖片出處:和平國際出版《芭樂媽Qistin的原型素食日常》
芭樂媽是誰?
雖然來自馬來西亞,但在台灣念大學,也因為家庭因素從小吃素,因此她的小孩也是胎裡素寶寶。2012年孩子誕生,差不多四個月要開始吃副食品時,當時卻發現關於素食副食品的書籍資料很少,因此她只好請教長輩這方面的烹飪資訊,例如將蔬菜水果打成泥,融在粥裡面等方式,而她將這些料理逐一紀錄並拍攝下來,寫成了部落格,希望有需要的人可以搜尋的到「素食寶寶該怎麼吃」的方法。
後來,她的部落格內容多次受到育嬰雜誌刊登,也讓她對經營部落格越來越有興趣。一直到2017年,還創立Youtube頻道「芭樂媽的家 QistinWong TV」,將精彩圖文轉換成動態影像,由她親自示範,分享可以簡單易做、快速上桌的素食家常菜。
馬來西亞讓你聯想到什麼?
榴槤、紅毛丹、山竹、八寶冰等,是許多人提到馬來西亞會常聯想到的食物。但對在台灣生活多年的芭樂媽,最想念的家鄉味卻是「辣椒」。
馬來西亞的飲食融合了馬來、華人、印度及其他民族的特色;而紅色辣椒更在大馬料理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,讓辣椒可廣泛應用,使料理風味獨特而且豐富,不論是煮咖喱、炒飯或是調製辣椒醬,展現料理辛辣風格,而讓菜色產生了多元表現。
她談到,在馬來西亞,每種食物會搭配獨特的辣椒沾醬,例如板麵會配上特製香味辣椒、雲吞麵則常會配上醃漬成酸甜口感的青辣椒、椰漿飯 (Nasi Lemak)會配上在台灣也常見的紅色辣椒醬。
紅色辣椒在馬來西亞飲食中佔據非常重要地位,幾乎成為馬來西亞菜餚代名詞,許多人利用家裡小小的前後院種植簡易常用的辛香料,像斑蘭葉、咖哩葉、辣椒等。因此,對馬來西亞出身的芭樂媽來說,從紅色辣椒開始,來分享馬來西亞的美食文化,是最適合不過的了。
克服飲食的差異,沒辣椒怎麼辦?
她回憶起剛到台灣時,因為懷念家鄉味,又苦尋不到想吃的料理,所以她唯一可以解決克服飲食差異的方法,便是開始自己動手做。
第一,做最簡單的紅辣椒加醬油。她觀察到在台灣常用的調味醬有辣豆瓣醬、紅油,比較少看到有加了各種辛香料的不同辣椒,因此一開始她則用新鮮的紅辣椒、小辣椒切一切,放入醬油,這樣子就很像懷念的家鄉味。第二,積極找尋食材:像是香茅、南薑在台灣比較不容易取得,因此她會到印尼店、越南店或是像網路上尋找食材,不然就是問同鄉朋友,大家可以在哪裡找到食材。
第三,回馬來西亞帶料理包回台灣;第四,努力學著煮出印象中的味道:可以打電話問家人,或從網路上找食譜來研究,不斷煮不斷試,「我一開始學會是最簡易的炒粿條,再來慢慢就會做出滑蛋和椰漿拌咖哩上桌,最後挑戰仁當(rendang),接下來連娘惹粽也出現了!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做這些料理,只是因為自己想吃,所以就自己一直學做,慢慢地,就把這些記憶中的家鄉味道做起來了……」
⬆️圖片出處:和平國際出版《芭樂媽Qistin的原型素食日常》
【参巴辣椒醬】|推薦搭配:椰漿飯
- 新鮮辣椒:200g
- 乾辣椒:150g
- 番茄:300g
- 南薑:30g
- 生薑:30g
- 薑黃粉:2湯匙
- 香茅:2支
- 水:200cc
- 油:300g
- 鹽:100g
- 砂糖:350g
作法:將處理後的辣椒、乾辣椒、南薑、生薑、薑黃粉放入調理器,加入200c.c.的水打成泥狀。熱鍋加入油,倒入上述食材,加入鹽、砂糖,中小火炒至深紅色即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