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內容

睡眠迷思

喝咖啡提神,喝酒幫助睡眠?平日睡的少,等假日再來補眠?事實沒有那麼簡單。

本期《灃食·客》彙整與睡眠相關的資訊,提供讀者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選擇,提升對睡眠健康的重視。

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


許多人習慣以咖啡開始一天,然而,咖啡因可能會對睡眠產生重大影響。

睡眠科學家Matt Walker說,咖啡因是一種精神興奮劑,能讓人保持清醒並提高注意力,但咖啡因在體內的持續時間比大多數人想像更長久。對一般成年人來說,咖啡因的半衰期約是五到六小時,這意味著攝取後的五到六小時內,體內仍有一半的咖啡因在循環,十到十二小時後,體內可能還有四分之一的咖啡因殘留。換句話說,假如你在下午兩點喝了一杯咖啡,到了半夜,仍可能有部分咖啡因在大腦中活躍,容易導致入睡困難或整夜睡眠不穩。

再者,即使你認為喝了咖啡能順利入睡,咖啡因仍會削減你深層非快速動眼期(NREM)的睡眠,造成的結果就是,即使一覺睡到天亮,可能也不覺得精神充沛,反而需要更多咖啡來提振精神,這種感覺與咖啡因攝取過多有關。

Walker表示,酒精經常被誤認為是助眠物,但事實上,它不僅無助於睡眠,還會以多種方式損害睡眠。

研究發現,酒精的作用會讓大腦變遲鈍,而許多人認為晚上喝酒後確實比較快入睡,但實際上你只是短暫失去意識,並不是真正的睡眠。當酒精的鎮靜效果消失後,睡眠會更碎片化,整體睡眠品質反而變差,就像有些人當晚飲酒後初期好睡,卻會在半夜頻繁醒來,就是這原因所導致。

此外,酒精會抑制我們的快速動眼睡眠(REM),這個快速動眼階段,是人體在睡眠時,讓大腦儲存長期記憶的關鍵時刻,對於情緒調節、心理健康以及創造力都有重要作用。缺乏快速動眼期睡眠,可能導致情緒不穩或降低創造力。


​雖然週末多睡幾個小時可讓人感覺暫時恢復活力,但這無法彌補平日的慢性睡眠不足。醫學研究發現,長期睡眠不足對代謝、免疫系統和心血管健康有長期負面影響;相反的,過度睡眠反而讓人感覺昏昏沉沉,打亂週期,讓平日作息更難恢復,因此過多或過少睡眠都對健康不利。

如果長期過著生理時鐘錯亂無法修正的生活,不僅會發生睡眠障礙,還會出現肥胖、憂鬱症、糖尿病等問題,因此重症醫學專家黃軒議:要避免報復性補眠,過多額外的假日休息,不足以彌補一週間的睡眠損害,因此,可在假日適當增加一些睡眠時間,但謹記不要採取報復性補眠;另外,養成固定時間就寢習慣,保持每天固定睡眠時間,即使在假日也盡量保持一致;最後,如果需要補眠,平日白天適度的午睡可能會比週末補眠更有效,而午睡最佳時間是下午的前半段。


鎂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,主要功能包括支持肌肉運作和神經傳遞,並對睡眠質量有重要影響。

市面上的鎂鹽餅其實是一種加入鎂鹽的按摩膏,而鎂鹽不是傳統的「鹽」,早期常用作瀉藥,後來被發現用於泡澡,可幫助緩解肌肉酸痛,衍生出多種使用方式。然而,目前科學研究尚未證明皮膚吸收鎂鹽能有效改善睡眠,而鎂鹽外用的主要效果,還是集中在舒緩關節或肌肉不適。

此外,有針對熟齡者的研究,比較口服鎂保健品和外用鎂鹽的助眠效果,結果顯示口服鎂可能有助於快速入睡,減少輾轉反側的情況。不過,口服鎂在延長睡眠時間或減少夜間醒來的次數上,並未有顯著的效果。此外,有不少食物中也富含鎂的成分,可以透過飲食攝取,如核桃、香蕉、酪梨、牛蒡、黑巧克力等。


|資料來源:


《灃食・客》 issue13

近年來研究已明確指出,「睡眠」在促進健康方面扮演著關鍵的角色,也逐漸被視為和「飲食」及「運動」同等重要的健康支柱! 

點我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