韓國飲食文化的神秘面
韓國小菜」是韓國人重要的日常飲食文化,較正確的名字叫「飯饌」(반찬,BanChan),其形式與口味相當多元,舉凡:各式泡菜、煎餅、雜菜都是常見樣式。「飯饌」起源於朝鮮三國時代,因佛教傳入而禁止葷食,於是發展出各種口味和烹調方式的素菜。雖然後來蒙古入侵高麗時恢復葷食,但各種素菜已成韓式料理核心。
上百種的韓國小菜
由於韓國冬天非常寒冷,蔬菜保存不易,在蔬菜收成的季節,或是變得更冷時,就會開始把盛產的蔬菜乾燥起來或醃成泡菜,讓蔬菜能保存更久。此外,一般忙碌的家庭會先將小菜做好放在冰箱裡儲存成常備菜餚,吃飯時可直接拿來配著吃。順應這樣的發展,韓國小菜種頻非常多,近百種不同的小菜會在韓國的餐桌上替換出現。
小菜都是單數
韓國在飲食上很重視陰陽的理論,認為吃的東西要屬陽性對身體好,而單數屬於陽,雙數屬於陰,所以小菜都是3、5、7、9的單數。在過去,小菜的數量也代表著階級制度,高階官員或者王族才會有9道或12道小菜。現今在一般的韓國家裡,大部分是一到兩個主菜,一個湯配3到5種不同的小菜,也是最基本的菜色組合。而外食的話,價位當然也會影響到小菜的多元與數量。
小菜不是用來開胃
一般來說,韓國人的一餐會有七成的菜是已經先備好的,三成是現做的。韓國人的冰箱裡,常放著一盒盒裝著小菜的保鮮盒,他們會將小菜拿來當作正餐的配菜,或者是作成拌飯來食用。韓國小菜的功用並非用來開胃,而是增添及提升主食、主菜的味蕾變化,在多道不同小菜與主食相輔相承下,不同的搭配就會創造出多種不同的味覺體驗,讓主菜的味道更好,這才是小菜存在的主要原因。
韓國人不能沒有泡菜
在韓國的家庭裡,大多會備有兩台冰箱,一個專門放泡菜,一個就是基本的冰箱。泡菜是韓國飲食文化裡面一個重要的靈魂,甚至它不會被計算在每餐的小菜道數中,而是獨立出來。在每年冬天來臨前,鄰里間會聚集在一起,醃製過冬的泡菜,成為韓國冬天常見景象。從統計數字來看,韓國每個人一年至少會吃掉十到二十公斤的泡菜。
湯和飯分不開
在台灣,習慣先吃菜,最後才喝湯;韓國則是習慣邊吃飯菜,也邊配著喝湯。而韓國是寒冷的地方,所以湯要維持一定的熱度,鍋子大多是有重量且導熱快的材質,也因為外鍋熱,很難直接用手端起,所以習慣大鍋飯一起吃、大鍋湯一起喝。韓國的湯與主食、主菜在餐桌上皆扮演重要角色。
扁筷不易滾動
筷子多為金屬材質,外觀扁平,除了能夾起豆子,還可用來切開泡菜。扁筷不易滾動,適合韓國人用餐時,方便搬移的習慣,而且習慣把碗放在桌上,只運用單手,交替使用著湯匙和筷子。
|參考資料:
- 孫榮 (Kai Son),《正韓小菜》,台灣廣廈有聲圖書有限公司
- 歐搜哇|〈 韓式小菜無限供應由來?韓國「飯饌文化」與飯饌種類介紹 〉
- 周永河,《餐桌上的韓國人》,PCuSER電腦人文化出版
- 維基百科:飯饌
韓國素食主義 The Korean Vegan
Joanne Lee Molinaro 是一名韓裔美國女性,同時也是身兼律師、純素作家和部落格作者等身分。2016 年,她在採用純素飲食不久後,就創辦了美食部落格「The Korean Vegan」,她以植物為基礎的改編來重新想像傳統的韓國飲食,並在2017年開始分享食譜及生活影片,憑著她對愛情、家庭和食物的感人故事及人生經驗,吸引了數百萬粉絲。
不只是分享食譜
Molinaro的部落格內容既是關於食物,卻有包括了食物之外的東西。例如,在關於「部隊鍋」的短片中,她談到與父親的關係;「乳酪義大利麵」她則敞開心扉談論愛和不安全感。這些內容都是發自內心,使她的影片不僅與食物有關,也與政治、家庭甚至韓國文化有關。這些廣受歡迎的短片將她的個人觀察與美食製作融為一體,主要的創作靈感來自父母在北韓成長過程中的掙扎,以及她自己轉向植物性飲食的經歷。
觀眾可以選擇Molinaro的影片主題,找出想學的影片一起做飯,只需看著她的詮釋,就可容易掌握技巧和料理竅門。此外,她也介紹一系列的韓國食材,因為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新食材。現在由於韓流興盛,許多人透過音樂或戲劇去認識韓國文化,但她認為文化的內涵遠遠不僅於此,她融合多元主題,透過網路平台的互動與全世界進行文化交流,而不只是分享食譜而已。
純素生活 擁抱對動物的愛
不過,Molinaro最初放棄動物產品的決定,部分原因是由於「方便」。當時她的男友在閱讀美國鐵人三項運動員里奇・羅爾(Rich Roll) 的《Finding Ultra》後,開始嘗試植物性飲食,而Molinaro為減少每天備餐的複雜性,也決定一起改變飲食方式,並認為吃純素可能比每餐要準備兩套餐食容易許多。
對她來說,純素生活彌補她對動物的情感。她是位動物愛好者,在還沒成為素食主義者時,她不敢在電視上看到牠們,因為害怕看到牠們遭受任何痛苦。過去她想:「我不能成為素食主義者,但我會盡我所能照顧我自己的狗。」但是當她成為素食主義者時,終於能說出口:「我可以完全擁抱我對動物的愛」。
她對動物的熱愛,更加堅定自己的純素價值觀,但她的家人並不像她看待世界,這對她來說很痛苦,尤其是在感恩節、聖誕節這樣的節日,食物往往是重頭戲。因此,她在考慮成為素食者時,也曾擔心這樣的生活方式會危及她與韓國文化的聯繫。
成為純素主義
Molinaro在美國長大,父母是北韓移民,當父母在工作時,她由祖母照顧、準備三餐,因此即便是在美國成長,也很熟悉韓國飲食。
在成為素食者時,她試著用網路搜索「韓國素食主義」,才知道當地的素食主義者很少,此外,她也無法接受餐餐都吃羽衣甘藍沙拉等對她沒有吸引力的西式餐食,於是她下定決心,如果要吃純素,就要改吃韓國純素。
她常被問到:「妳是韓國人,怎能成為素食主義者?」畢竟,韓國料理幾乎是魚露和燒烤的代名詞。雖然烤肉在一些韓國食物中確實很普遍,但成長過程中,餐桌上的主要組成是:大醬、辣椒醬、海帶等等,都是完全以植物為基礎的食材,更是韓國人常吃的料理,做成蔬食,並非困難之事。
她決定創立部落格「The Korean Vegan」,向自己證明「成為素食主義者,不會改變你與家人、文化和身份之間的關係」。她開始研究最喜歡的韓國食物,有的是傳統菜餚,有的則是重新構想,不斷找尋如何將這些菜餚純素化的方法。 例如,「鳳尾魚乾」在韓國料理中廣泛用於製作肉湯和配菜;泡菜主要由高麗菜和蘿蔔製成,但通常用「魚露」或「蝦醬」醃製。為了在不使用鳳尾魚的情況下加入魚的鮮味,她建議使用乾海帶或海帶粉來獲得「溫和的海洋味」。
困難與未來期許
不可否認,Molinaro 已找到從抵制到完全奉獻純素生活的方式,但她也坦言,對於年長的韓國人來說,純素這條路並不容易。
1950 年代,Molinaro 父母經歷韓戰,也因戰爭挨餓多年,所以他們對食物的看法與許多人不同,父母輩一生中有很多時刻差點餓死,所以當告知「你應該停止吃那個」,對他們來說是違反直覺、違反生存本能的。她的父親現在身患癌症,這促使他改變過去飲食方式,但對其他家庭成員來說,抵制某些食物仍會勾起韓國過去的痛苦回憶。
Molinaro說,儘管老一輩人抵制,不過現今韓國年輕人,他們對戰爭沒有第一手記憶,正在敞開心扉與嘴巴接受植物性食物。研究發現,韓國的素食人口增加兩倍,對彈性素食主義有興趣的人數也在上升。韓國素食聯盟(KVU)說,多達1,000萬人正在減少動物產品的攝入量。
全球素食食品將成為主流,不僅是為了動物,也是為了地球。Molinaro 對未來寄予厚望,希望未來能達到減少對動物產品的依賴的境地,才能對環境更加友善。
|參考資料|
- CNN|How TikTok is teaching a generation of people about food
- CBS|The Dish:Joanne Lee Molinaro
- Wikipedia|Joanne Lee Molinaro
- The Korean Vegan Cookbook|Reflections and Recipes from Omma’s Kitchen
- CBS|The Korean Vegan dishes out life lessons and stories of her diaspora experience
- Livekindly|Addictive Vegan Recipes And No B.S.: Get To Know ‘The Korean Vegan’
跨文化的永續饗宴
2012年開始Vegan的搜尋量首次超越Vegetarian,全球蔬食友善城市排名有哪些?上百種的韓國小菜,隱藏著什麼獨特的意涵?什麼樣的文化背景,造就了印度高比例的的蔬食人口?了解印度飲食文化必談的「辛香料」與飲食及健康的連結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