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蔬食可以救地球?
這幾年,全球災難現場頻繁,像是澳洲森林大火、北美高溫熱浪、巴西暴雨成災等怵目驚心的畫面時常在媒體上可見,您是否想過,是什麼原因讓全球環境常出狀況?
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(IPCC)2021年發表報告指出,全球面臨海平面上升、超大型風暴或是沙漠擴大的威脅,未來,熱浪、暴雨與乾旱不但將日趨常見,同時也將日趨極端,無怪乎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(António Guterres)稱,這份報告拉響了「人類生存紅色警報」。
思考全球暖化起因時,我們常最先想到的可能會像是「石化燃料」這類典型的排碳大戶,然而「畜牧業」背後所帶來對環境的影響與衝擊,恐怕也不容小覷。也許有人認為減碳似乎是件與自身無關的事情,有人則認為減碳往往是「心有餘而力不足」的困難事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從我們每天選擇的三餐內容,也可能會影響地球的存亡,飲食究竟與減碳降溫有什麼關係?
讓地球「降溫」的關鍵:甲烷
聯合國2021年5月所提出的《全球甲烷評估》(Global Methane Assessment)報告指出,除了二氧化碳外,若能從人類活動中減少「甲烷」,是可以讓地球「降溫」的重要關鍵。報吿中提到,農業是製造甲烷的最大人為來源,約占40%,而其中畜牧業更佔了大宗,約產製了其中的32%;值得注意的是,為了產出更多的肉蛋奶製品,業者必須飼養更多的牲畜與種植更多作物,也因此必須砍伐更多的林木提供畜牧業使用。
食物對環境的衝擊
牛津大學在201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,「食品」生產排放的溫室氣體,占地球碳排放的四分之一,而不同食物對環境的衝擊也不同,肉蛋奶製品的碳排放占食物碳排放的一半以上,卻只占人體消耗熱量的五分之一。
研究顯示,生產1公斤牛肉所產生的溫室氣體量,是生產1公斤豆腐的20倍。牛在消化過程中,會放屁產生甲烷,甲烷又是比二氧化碳強許多倍的溫室氣體,一頭牛每日可排放最多300公升甲烷,是羊的15倍、人類的1000倍;再者,牛是反芻動物,吃下的牧草只有很小部分進入血管,大量的能量則流失掉,集中餵養飼料的使用效率、二氧化碳排放情形更比牧草還差,所以牛肉消耗的資源遠比其他產品要多,加上跨地區運送,碳排放的強度還會更高。
因此,國際組織呼籲民眾以「植物性食物為主食」,多吃蔬果種子、全榖雜糧及豆類食物,能比少開車減少更多碳排放。舉例來說:若6歲以上國人每人每日以黃豆製品取代1掌心的畜肉類,一年即可減少約430萬公噸碳排放,大約相當於70萬輛1600c.c.汽車繞行地球1圈產生的碳排放量。
〈全球人類活動甲烷排放量〉
誰占用了土地?誰搶走了食物?〉
畜牧業用了全球83%的農地,只生產了18%的熱量與37%的蛋白質。
食物對環境的衝擊〉
食物排放的溫室氣體占總排放的比例
〈常見食物碳排量比較〉
比起蔬果生長,肉類從飼養、屠宰、冷凍、運送到賣場保存,會製造更多的碳排量。
淨零碳排,從飲食開始
從上述內容得知,飲食習慣伴隨著昂貴的氣候代價:生產肉蛋奶製品,比種植具有相同營養價值的蔬菜、水果、穀物和豆類會產生更多碳排放,因此,想找到永續環境的解方,或者思考如何將飲食習慣改以植物為主,是不錯的方向。
2021年,全球許多國家及企業將「2050年淨零碳排」設為目標,或者改變的起點,可從生活中飲食做起,藉由調整個人飲食習慣,加強吃在地食物並選擇蔬食飲食,可望有助減少碳及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排放,這件事情或者稀鬆平常,但若是我們在「吃」之前多思考一點,透過正確的食物選擇,將有助於地球減碳降溫,長期累積下來,想要讓環境永續,並非是工業化社會無法達成的想望,只要透過每個人、在每一天的行動中實踐,是有可能達成的目標。
藉由正確選擇食物的方式,除了可以減碳外,更讓地球上的動物不再因人類食用需求而遭受殺害,同時,也能夠減少土地利用、水資源浪費等造成環境的壓力,平衡人類健康與達成永續使命。
蔬食革命進行中
全球疫情蔓延,改變了日常生活方式,也為餐桌帶來了明顯變化。像是植物肉、植物奶這些來自蔬食的變形,成為飲食界新寵崛起的選擇背後,其實意味著人類正努力透過飲食的改變,調整身體健康、協助環境永續;紐約一間米其林三星餐廳在疫情後重新開業,將菜單改成純蔬食,依然吸引大批饕客訂位,他們認為世界已經不同,餐飲業必須走出一條新路,蔬食料理就是未來趨勢。
另外,像是大家所熟知的「週一無肉日」、「蔬食21天挑戰」等飲食運動,以及以蔬食為主的運動明星紀錄片,都嘗試打破「吃肉才能補充蛋白質」的迷思,推廣植物性飲食的健康價值,鼓勵個人改變飲食模式。
在台灣,許多民間機構以及學校團體也嘗試讓蔬食選項成為常態,希望下一代從愛護地球的角度出發,培養不同的飲食習慣。蹲點校園多年,推動營養5餐計畫的灃食教育基金會2020年出版《蔬食食譜》,也希望為校園午餐帶來新的蔬食料理選擇,2021年舉辦的第2屆SUPER校廚大賽,更鼓勵校廚團隊以「蔬食 」為主題,創意發想全新菜單,除了精進校廚烹調手藝,也期待孩子更願意去嘗試校園午餐中的蔬食料理,讓蔬食日不再成為廚餘日,吃進蔬食美味的當下,也為永續環境盡一分心力。
吃蔬食可以救地球?看似無關,但如果能意識到,每個人所吃下的食物會產生一連串正向的蝴蝶效應,或者從今天起,你可以從一周一天的蔬食開始嘗試,也許某一天,你會敞開心胸,歡欣迎接蔬食時代的到來。
_
參考資料:
- BBC News〈Climate change food calculator: What’s your diet’s carbon footprint?〉
- Guardian〈Avoiding meat and dairy is ‘single biggest way’ to reduce your impact on Earth〉
- Oxford University Research Archive〈Reducing food’s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rough producers and consumers〉
- 食力媒體〈愛吃牛、喝牛奶又怕加劇暖化?新型飼料最高減少牛隻8成甲烷排放〉
- BBC News 中文〈氣候變化:聯合國重磅報告「人類生存紅色警報」要點匯總〉
- TVBS新聞網〈米其林3星餐廳疫後反思 菜單「從葷轉素」回歸〉
面對日漸惡化的環境,我們可以多做一點什麼?
全球暖化為環境所帶來的衝擊,已成不容忽視的現象,影響的將不只是這一代,勢必也將為後代子孫帶來災難。本期《灃食・客》蔬食季刊,從「環境永續」角度出發,鼓勵民眾每天若是選擇多做一點改變,培養重複使用、購買在地商品、不過度消費的習慣,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,環境惡化也不會如此快速。
期待大家在日常消費時,都能暫時拋棄習慣,開始反問自己,「是不是該這樣選?還是有更好的選項?」藉由多思考一點,讓環境永續成為必要選項,發展出與環境共生的方式,影響周邊的人,一起為這片土地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