醜蔬果華麗變身!拯救「醜果」的六種料理|蔬食食譜
畸形或不符合要求規格的NG生鮮蔬果,雖然外觀不美,卻完全不影響營養及美味,只要發揮創意和巧思,就能讓醜蔬果產生最大價值,將其製成麵包、餐點、蔬菜濃湯等,都是惜福愛物的好方法。以下我們透過四道蔬食料理推薦,一起讓它華麗變身!
材料(4人份)
- 洋蔥絲:40公克
- 鴻喜菇:40公克
- 彩色甜椒:40公克
- 素火腿絲:40公克
- 鳳梨:40公克
- 小番茄(1開2):40公克
- 綠花椰碎:80公克
- 起司絲:40公克
- 厚片土司(4片):320公克
- 番茄醬:32公克
- 美乃滋:13公克
作法
- 烤箱以200℃預熱。烤盤先塗一層油,並鋪上烘焙紙備用。
- 鴻喜菇洗淨撥開,彩色甜椒、鳳梨切成小丁,小番茄對切。
- 綠花椰菜切成小塊,汆燙後泡冷水,瀝乾備用。
- 吐司抹上番茄醬,依序放上洋蔥絲、鴻喜菇、彩椒丁、素火腿絲、鳳梨丁、對切小番茄、綠花椰菜,再撒上起司絲、淋上美乃滋。
- 放入烤箱烤約15分鐘。待起司絲與美乃滋有微焦感即可出爐。
食譜推薦二:黃金濃湯
材料(4人份)
- 水:470公克
- 鮮奶:80公克
- 南瓜(薄片):270公克
- 紅蘿蔔(薄片):40公克
- 洋蔥丁:40公克
- 蒜末:2公克
- 月桂葉:少許
- 鮮奶油:30公克
- 鹽:2公克
作法
- 將南瓜、紅蘿蔔、洋蔥、蒜末先蒸熟,取出後打成泥。
- 水與鮮奶調和後煮開,混入步驟1打好的泥狀食材,繼續加熱。
- 起鍋前加入鮮奶油,並以鹽調味,最後放入月桂葉增加香氣即完成。
食譜推薦三:麥片蔬菜炸蔬排
材料(4人份)
- 白花椰:40公克
- 青花椰:40公克
- 麻油:100公克
- 洋蔥碎:13公克
- 紅蘿蔔(切碎):20公克
- 西芹菜(切碎):20公克
- 水:330公克
- 麥片:120公克
- 熟黃豆碎:120公克
- 味噌:16公克
- 鹽:少許
- 醬油:2公克
- 麵粉:40公克
- 麵糊(麵粉:水=1:2):13公克
- 麵包粉:70公克
- 炸油:適量
- 甘糀釀沾醬:60公克
甘糀釀沾醬
- 米甘糀釀:133公克
- 醬油:50公克
- 日本酒或料理酒:13公克
- 香菇昆布高湯:13公克
- 生薑汁:4公克
甘糀釀沾醬作法:
1.所有材料放入果汁機或食物調理機打糊。
2.小火煮至酒精揮發即可。
作法
- 青花椰和白花椰蒸熟,備用。
- 麻油炒香洋蔥末至金黃色,放入紅蘿蔔、西芹菜炒至軟熟。
- 加水煮至沸騰,再加麥片、熟黃豆碎拌勻,關火蓋上燜10分鐘讓麥片吸水。
- 用味噌、鹽、醬油調味。
- 放涼後塑型扁圓排,先沾麵粉再沾麵糊、最後沾上麵包粉、油炸至金黃色。
- 麥片蔬菜炸酥排與青/白花椰菜,搭配甘糀釀沾醬食用。
食譜推薦四:牛蒡蘿蔔金平炒
材料(4人份)
- 麻油:13公克
- 牛蒡(切絲6公分):135公克
- 白蘿蔔(切絲6公分):95公克
- 紅蘿蔔(切絲6公分):95公克
- 醬油:10公克
- 料理酒:10公克
- 味醂:10公克
- 熟白芝麻粒:4公克
作法
- 牛蒡用加醋水浸泡 (避免氧化),備用。
- 鍋裡放麻油將牛蒡炒香炒軟,放入白蘿蔔乾炒,再加紅蘿蔔一起炒軟。
- 用醬油、料理酒、味醂調味,蓋上鍋蓋5分鐘燜煮。
- 起鍋前撒白芝麻粒。
食譜推薦五:金絲如意
材料(4人份)
- 南瓜絲:40公克
- 紅蘿蔔絲:40公克
- 洋蔥絲:13公克
- 黃豆芽:133公克
- 綠韭菜:13公克
麵糊
- 糖:3公克
- 鹽:4公克
- 白胡椒:少許
- 麵粉:133公克
- 沙拉油:13公克
- 水:90公克
- 蛋液:40公克
作法
- 南瓜洗淨、去籽,切絲備用。
- 紅蘿蔔、洋蔥、綠韭菜切絲後,與南瓜、黃豆芽拌勻,備用。
- 調合麵糊。
- 起油鍋,將步驟2的食材裹上麵糊,以煎或炸的方式料理,待外表麵糊呈金黃色即可。
食譜推薦六:芹香蔬菜湯
材料(4人份)
- 沙拉油:6公克
- 去皮番茄丁:90公克
- 洋蔥丁:50公克
- 蒜碎:4公克
- 蘑菇(薄片):8公克
- 馬鈴薯丁:26公克
- 西洋芹(去葉):7公克
- 水:530公克
- 鹽:4公克
作法
- 西洋芹菜洗淨後切小片,馬鈴薯、番茄、洋蔥切丁。
- 起油鍋,加入去皮番茄丁、洋蔥丁、蒜碎、蘑菇片與馬鈴薯一同拌炒。
- 加水烹煮至蔬菜的香氣散發出來,起鍋前以鹽調味即可。
面對日漸惡化的環境,我們可以多做一點什麼?
全球暖化為環境所帶來的衝擊,已成不容忽視的現象,影響的將不只是這一代,勢必也將為後代子孫帶來災難。本期《灃食・客》蔬食季刊,從「環境永續」角度出發,鼓勵民眾每天若是選擇多做一點改變,培養重複使用、購買在地商品、不過度消費的習慣,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,環境惡化也不會如此快速。
期待大家在日常消費時,都能暫時拋棄習慣,開始反問自己,「是不是該這樣選?還是有更好的選項?」藉由多思考一點,讓環境永續成為必要選項,發展出與環境共生的方式,影響周邊的人,一起為這片土地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