蔬食料理秘訣大公開 李耀堂傳授蔬食心法
蔬食健康眾所皆知,但似乎很難滿足口腹之慾,雖然健康,但好像選擇與變化性不夠多元,很多素料還會帶有一種加工味道,到底選擇蔬食,要如何兼顧健康與美味?
在料理圈子被稱為「小黑師傅」的李耀堂,征戰國內外料理競賽屢獲肯定,鑽研蔬食料理多年有成;他善用自己在餐飲工作多年來的累積,透過自學蔬食料理,運用在地與當季新鮮蔬果,融合自創的料理手法,他說即便是同樣的食材,只要加點創意,也能變化出不同風味的美味佳餚。
本期《灃食・客》將透過李耀堂的「叛逆」料理五大秘訣,帶您一探蔬食料理的各種可能,除了吃出健康外,蔬食也可以吃的活潑創意又惜福,或許某一天,你不再是考量健康,而是因為「美味」,成為選擇蔬食的原因?
圖/邦聯文化、shutterstock
圖/邦聯文化 提供
用在地、食當季 做好蔬食並不難!
李耀堂這些年來,參與不少蔬食課程與推廣活動,他觀察到,過去的蔬食料理,會運用許多加工素料,常常無法吃到天然味道;他也在市場發現,攤販會賣素雞、素魚,令他心生疑惑「為什麼要吃很像葷食樣貌的蔬食料理?蔬食一定要這麼油膩嗎?」後來發現,其實長年茹素的人,並不喜歡加工食品的味道,原本在餐飲界工作的他,二十年前開始投入蔬食創新與研發,試圖打破傳統的刻板印象。
近年來,蔬食不再侷限在宗教,飲食習慣的改變,讓蔬食逐漸普及,蔬食料理手法也越來越講究,除了低碳、環保,蔬食也跟健康有緊密關係。對李耀堂來說,他堅持用「原型食物」進行蔬食研發,深信食物越接近天然越健康,只要運用當季在地的蔬果,借用食材原味增添風味,就能讓蔬食料理被人接受。
李耀堂為自己設目標:一年出一本食譜,目前他累積十三本食譜書。令人好奇「要如何想出這麼多的創意料理?」他坦言,開發蔬食最大的困難,就是不知道消費者喜歡什麼?能不能習慣?因此,他經常出國參訪,學習國外的飲食文化,轉化為台灣口味,並運用台灣在地食材研發出新的食譜,因為過去累積的經驗,讓他開發食譜得心應手,用深厚的料理底蘊,成就一道道新蔬食料理,有些即使沒親口嚐過,也大概可依照過去經驗法則,搭配起適合的食材,「就這樣子,就很順!」他自信地說。
蔬果界的超級明星──酪梨、番茄
在他的食譜書《蔬食共和國》中,光看字面,以為介紹各國蔬食料理,但仔細一看,其實裡頭只用兩種食材:酪梨與番茄,就做成了一百道料理上桌。
酪梨是超級食物,營養成分高,也是植物中天然的奶油,可說是李耀堂的最愛。許多人對酪梨的想像,就是拿來打成酪梨牛奶或是拌入沙拉。身為料理人的李耀堂,卻把食材開發成多種料理方式,舉凡果醬、串燒、飯糰、點心甚至飲品,都可以看到酪梨搖身一變成為美味料理的蹤影。食譜推薦:酪梨天婦羅
大家都聽過「番茄紅了,醫生的臉就綠了」這句名言,顯示番茄也是健康熱門食材之一。番茄常拿來生吃,但番茄其實有很多品種,依照不同品種特性會有不同吃法。他舉例,童年時期很喜歡「黑柿仔」的黑柿番茄,除了沾薑末、糖跟醬油膏一起吃之外,也可以把番茄咬個洞,塞進話梅一起吃。對許多人來說,番茄跟梅子是絕配,他運用相同概念,把蓮藕與梅子一起煮,再把帶有梅子味的蓮藕與番茄搭配一起,咀嚼時,就能同時享受番茄與梅子混合出的絕妙味道。
日式素家常──鹽麴的運用
在日本,要吃到純蔬食不太容易,因為日本只有在特殊節日才會茹素一天,而這天吃的食物,被稱為「精進料理」(shojin ryori)。李耀堂在《日式素家常》書中,以日式手法呈現蔬食料理,善用日本家常菜的調味精髓:醬油、味醂、糖,融合日本家常菜技巧手法,保留日本風味,但由於飲食文化與蔬食定義的不同,因此在調味上保留在地口味,讓道道料理可以在台灣飲食文化中落地生根。
他特別介紹日本家庭常出現的「鹽麴」,鹽麴是用米、麴菌和鹽經發酵製成的天然調味品,可讓食物提鮮、去腥味,提升食物的層次感,還可以帶出食材的甘甜滋味;只要自備米麴、食鹽及過濾水,就可以在家自製鹽麴。此外,可將鹽麴結合各地代表食材,像跟馬告擺在一起,就變成馬告鹽麴,不但讓口味創新,融入在地食材也增添料理的活潑有趣。
在日本,鹽麴常拿來醃漬小黃瓜,將小黃瓜切成圓片狀之後,加入鹽麴拌勻,醃漬一小時即可享用;若是台灣傳統的醃製手法,大概需要花費一天的時間才能完成。以鹽麴調味,不但營養健康,更能快速保留下食物鮮味,吃進新鮮。
蔬食五大料理秘訣
秘訣一:高湯
一鍋好喝的湯,湯底扮演靈魂角色。高湯原則上要清淡鮮美,不需加調味料,也不要有凸顯強烈的風味,否則會掩蓋到後來的口味變化,反而喧賓奪主,高湯的重要性就是提升食材的美味。
熬製蔬食高湯,除了運用昆布增添「海味」外,也可將高麗菜切開後的梗心、取下玉米粒的玉米梗、或者是青花菜取下花朵後的粗梗拿來熬高湯;若是希望高湯有甜味,可以放入一小截甘蔗頭,增加甘甜風味;處理蘿蔔前可先將外皮洗淨,即便削下大量紅蘿蔔皮、白蘿蔔皮、摔爛的蘋果也不用急著丟進廚餘桶,而是放入高湯裡熬煮,如此不必加味精,也能做出鮮甜湯頭。
秘訣二:爆香
不同種類的食用油適合不同的料理方式,「在空鍋加熱後加油,如果看到油冒煙,那時油已經氧化掉」,因此,使用食用油烹調時須特別注意「發煙點」,否則油類溫度超越發煙點,就可能開始變質,影響健康。
爆香妙招:
- 必須在冒煙點以下爆香。
- 香草類,建議起鍋先適量,然後起鍋再加入些許,保持香草風味。
- 爆香花椒,可將花椒粒先沾水,避免花椒一下鍋就焦化產生苦。
- 可用自製的香草醋或加味醬油提味,增加香氣。
- 爆香時,先將鍋子預熱100°C後,加入油,再加入爆香材料。原則上第一個放入的食材爆炒,聞到食材香氣後,再放入第二種食材,待第二種食材香氣散發後再依序加入後續食材。
秘訣三:香草浸泡油
在油的風味上,可做點改變。除了運用蔥、蒜爆香提味,也可以在油裡加入蒜頭或其它辛香料浸泡,讓看似清淡的蔬菜,跟浸泡油融合後,產生無限變化的美味。
無論橄欖油或是醋,都可依個人喜愛風味浸泡,原則上浸泡的香草應烘乾或曬乾後才浸泡,可延長保存期限;油的部分,因為新鮮香草含有水份,為避免水份造成油脂腐敗,建議烘乾後再浸泡。
秘訣四:勾芡
蔬食中的勾芡料理,一般會加入太白粉,但長期使用精緻澱粉容易造成身體負荷,可利用天然食材的膠質與濃稠特性,運用在酸辣湯等勾芡料理,像是燙好的秋葵水、山藥泥,或是燉爛的新鮮白木耳等,皆能形成天然勾芡,取代不健康的澱粉質。
天然勾芡食材:
- 山藥磨泥
- 秋葵水
- 新鮮白木耳
秘訣五:苦瓜、茄子
對於許多孩子抗拒的苦瓜、茄子,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他們願意嘗試?可透過食農體驗的方式誘發興趣;在家裡,透過帶領孩子洗菜,參與料理過程,讓孩子親身體驗料理過程,因為是自己做的,也會有意願品嚐。
料理「苦瓜」,把苦瓜白膜削厚一點,即可減去大部分的苦味,之後透過汆燙與調味,或者運用天然食材如破布子,可增添食材的甘甜味;另外孩子不愛的「茄子」,大多由於吃起來軟爛的口感,除油炸方式外,推薦可巧妙運用水煮法,水大滾後,放入茄子並蓋上鍋蓋,一分鐘後馬上撈起,再加入蒜頭泥,用香油拌勻,可吃到茄子的新鮮滋味。
為下一代提供一個健康的星球:從產地到餐桌的田間哲學
地球上的汙染超乎想像嚴重,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現在所做的每件事、每個選擇、吃的每口食物,都不只為了「當下」,看到自己年老的時候,其實也看見了下一代可能會面對的困境。給家人們吃安心的食物、復育當地瀕絕的植物,給下一代可以親眼見到,親手摸到的機會,去體驗土地的重要。本期《灃食・客》將訴說從產地到餐桌的田間哲學,從中體驗豐厚的人文精神,以及關心土地與人的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