蔬醒人心:影音、書籍推薦-5
講者|吳明益 Ming-Yi Wu 台灣跨領域藝術家、作家、學術與環境活動家,國立東華大學教授
退伍後吳明益迷上野地與生態攝影,也漸漸成為他寫作題材的一部分。對他來說,最重要的人生啟蒙並不是在書桌前面,而是「野地」。曾有一段時間他非常迷戀蝴蝶,藉由攝影到處蒐集捕捉蝴蝶們的倩影,不過到後來,這件事卻成為他的噩夢,因為他漸漸知道,在野地裡最複雜的東西,其實是人與自然相處的倫理。
「人到底有什麼立場可以和土地和解?」演講的最後,吳明益提出這樣的疑問。他認為人既是動物,也是最有能力改變這個生態環境的動物。自然界對人沒有愛也沒有恨,問題不在於與自然和解,而是在於我們為什麼無視於自然環境的條件?為什麼我們要在人文、經濟上追求一致性的價值?我們現在更重要的責任,是更了解我們所在的土地。
歌手|以莉‧高露 Ilid Kaolo
發行公司|風潮音樂
來自花蓮的阿美族人以莉‧高露,除了是提筆寫歌的創作歌手之外,平日也是插秧除草的自然農夫。在嘹亮透著感性慵懶的歌聲裡,揉合爵士、Bossa Nova與阿美歌謠等曲風,描繪都會女子所擁有的心情,也取材新編阿美歌謠來敘說關於家人與族人的故事,再揉入成為自然農夫後除草割稻的農忙生活。
以莉‧高露的音樂,散發著一種令人嚮往的田園步調,這樣無拘無束的靈魂與自由的心,無論穿梭城市或隱身鄉野,都能踏著自己的步調,輕快過生活。本專輯也榮獲第23屆金曲獎流行類「年度新人獎」、「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」、「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」。
作者: 好吃編輯部
出版社:麥浩斯
原本是工程師、設計師、科技公司主管、高學歷的博士生,他們為何會開啟從農之路呢?本書帶領我們走訪這群務農無悔的人,述說如何一步步實踐從無到有,構築不同面向的快樂農生活。
書中分享18處樂農組織及家庭,皆默默耕耘又好客,是土地的好朋友,與自然共存共生、隨四季時序流轉,特別懂得土地孕育出來的好味道。大家以呵護土地與下一代的心,認真用心種各類作物,在全台形成多處聚落,藉由不同的田間故事與饗樂餐桌,了解他們如何親近土地,跟著季節吃、自種安心食,將田裡恩賜變成桌上佳餚,一起愛護這座獨一無二的樂園。
Youtube:蔬食365-日日素
頻道經營:大愛電視台
「蔬食,不只是一種食物選擇,而是一種價值選擇,一種生活態度!」
《蔬食365-日日素》系列影集,推廣蔬食好生活,每日與您分享一道蔬食料理的作法及特色。廣泛介紹蔬食、養生、環保以及保健的優點與新知;在現今極端氣候不斷發生的狀況下,我們有義務要為後代子孫保護好這個地球,選擇蔬食、有機、節能、環保…等健康而永續的生活風格,刻不容緩。
從認識蔬果出發,引領觀眾愛上蔬果,傳達只要好好吃飯,不但可以守護自己的健康,也能守護台灣的糧食和土地。改變地球的機會,就在我們一日三餐的選擇當中。
Podcast:Coffee, Tea, or Tasteme
主持人: 葉柏軍(Tasteme創辦人)
永續發展成為普世價值,環保是救地球的最後防線。Tasteme這一群年輕的新創團隊在2021創立Tasteme APP,以惜食理念出發,將線上線下虛實整合,透過創新的消費模式共享閒置食物,大幅提升供需媒合機會,創造對店家、顧客及環境的三贏解決方案,將食物最大化地被利用,降低飲食生態碳足跡,拯救枯竭中的地球資源,留給下一代更優質的社會與環境。
創辦人葉柏軍也在Podcast節目中力邀媒體、企業、政治……等各界大人物對談,透過各自經驗一同匯集資訊、探究原因並解決問題,一起攜手面對這全球議題。
《男人的菜市場》
作者|劉克襄
出版社|遠流
作家劉克襄除了踏查山林、觀察生態之外,還喜歡到臺灣各地的菜市場買菜,只是他關心的不是食材好不好吃,而是這些食物是從哪兒來、又是如何耕作等生產環節,《男人的菜市場》就是他二十年來對臺灣菜市場的文化觀察,並認為買菜也是保護生態環境的任務之一。
跟著劉克襄的行腳,可以在平溪買珠蔥,在埔里發現各種香蕉,逛盡山村海畔的菜市場,在農產裡爬梳發掘新的美好,而那種種美好的蔬果,更連接著許多溫暖的回憶。不過他也提醒,逛菜市場的訣竅是先別急著買,應該用偵探的精神,慢慢逛每一個小農的攤子,不斷地詢問再下手,但也千萬別聊到忘了初衷—買東西。
《熟男減碳日記》No Impact Man導演:勞拉·加貝特 Laura Gabbert、賈斯汀·舍恩 Justin Schein
這是一部看了會讓你開懷大笑的環保紀錄片!為了守護地球,作家柯林.貝文預計花一年的時間當一個「No Impact Man」—不影響環境的人,他規劃為期一年的「零碳計畫」,要與妻子和一歲半的女兒一起實踐,忠實呈現在都市中的零污染生活會是什麼樣子,更希望向所有人證明:零污染的生活值得追求,而且使人們的生活更充實、豐富、令人滿足。
但是對於喜歡肉食及購物的太太蜜雪兒來說,柯林的這個計畫就像是個天方夜譚!這個出於美意發起的一年計畫,還得克服什麼樣的困難?自我的犧牲是否真能救地球呢?
《藏種於民》
作者:果力文化、浩然基金會、林樂昕等
出版社:果力文化
日本復興「京野菜」、重現傳統美味;韓國女農找回老奶奶的種子,發起「1萬元的幸福」種回原生種;泰國「米之神」和農民一起育種、選種,創造稻米奇蹟……種子的保育,為我們的下一世代保留了生物多樣化的基因,也延續地方特色、生態智慧和飲食文化,這正是我們最為珍貴的文化根源和味蕾記憶。
本書直擊國際現場,更深入台灣山野田間,挖掘民間保種達人的努力,從稻米、小米與部落原生作物、小麥豆類、季節蔬菜到水果等,見證種子的力量,也邀請消費者一起守護種子,打造永續、健康的餐桌,不只關乎生產方式,更展現人們合作、互信、尊重自然的生活態度。
為下一代提供一個健康的星球:從產地到餐桌的田間哲學
地球上的汙染超乎想像嚴重,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現在所做的每件事、每個選擇、吃的每口食物,都不只為了「當下」,看到自己年老的時候,其實也看見了下一代可能會面對的困境。給家人們吃安心的食物、復育當地瀕絕的植物,給下一代可以親眼見到,親手摸到的機會,去體驗土地的重要。本期《灃食・客》將訴說從產地到餐桌的田間哲學,從中體驗豐厚的人文精神,以及關心土地與人的重要性。